行业动态

2023-09-07

中医是自信的和鲜活的!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中医药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把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

   早在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中就明确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伴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医药兼容并蓄,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和防治观,体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与统一,蕴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和原创思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传统的中华科学文化包括5个方面,即天学、地学、农学、算学和医学。专家认为:“中医在其中是最鲜活的存在,因为中医不仅传承至今,仍在有效发挥作用,而且不断取得创新和突破。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传承不息,影响深远。我们应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继承好、传播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文化,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

   2023年5月11日—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指出:“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特别是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产业现代化是依托,专家表示:“中医药产业发展是中医创造产值的关键所在。实际上,不论是药物研发还是针灸相关穿戴设备的开发,还有许多值得拓展的领域。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更适合现代人生活的药物服用或设备穿戴方式,让百姓更容易接受。” 

   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离不开数字化赋能。中医的传承与创新要有前瞻性,吸收现代科技,与时俱进,借助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技能。例如AI技术,可以让机器从开始就学习纯中医,学习古文,通过长期积累形成纯粹的中医思维。  

   实际上,中医药振兴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盘布局、系统谋划、多方参与,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与科研水平,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开展“中医药探源溯流研究”

   据悉,“中医药探源溯流研究”将采用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方法,探索并求证中医药起源、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揭示这一过程的背景、原因、发展路径及其规律与特点,深入阐释中医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钥匙的作用,回答好中医药从哪里来的问题。这项研究将从上古中医药认知与技术起源、出土文献的中医药理论溯源、中医药学与民族医药学同源性、中医药对外来医药文化的吸收融合、先秦秦汉思想与中医药思想的密切关系5个方面开展。  

   首先,上古中医药认知与技术起源。

   一、通过考古推动对疾病的认知,计划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团队联合,从DNA检测技术到古人类考古遗址的发掘探索疾病的起源;

   二、本草,即药物运用;

   三、文物考古。

   其次,针对出土文献的中医药理论与技术研究。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中医自《黄帝内经》成书的春秋战国或汉代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并一直传承至今。但是,自《天回医简》出土以后,学术界也看到有一些还尚未定型的问题仍在争论和论证过程中,我们希望通过探索出土文献有所收获。  

   第三,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从民族医药的角度看,少数民族医学与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交流互动,以及对传统医学形成带来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四,中医药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中华民族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对许多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在唐代尤为突出。我们要探讨外来技术、方法以及理论是如何融入中华传统医学并在中华大地发展创新的。  

   第五,中医既是医学,同时也是文化。中医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哲学、人文、天文、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在早期,中医与中华文化是如何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尚有许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以上内容来自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网站(https://mp.weixin.qq.com/s/K6szajAhQf4GiR8fqkM62g)文字版权归原网所有,本网旨在传播中医药文化,如果有不妥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