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村头地头为始源,中医药正从“田间”走向“炕头”,从“炕头”走向“心头”,进一步昂首迈向世界舞台。岁月如梭,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它镌刻着中医药人奋斗的年轮,也勾勒出中医药领域变迁的轨迹。
不知不觉中,2024年即将落下帷幕。这一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印发和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五周年。
这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对中医药全面深化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这一年,中医药服务更加方便可及,中医药科技活力愈加凸显,中医药文化逐渐融入日常生活,中医药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如今,中医药系统正紧紧牵住“完善机制”这个牛鼻子,把好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方向盘,开辟起中医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境界。
壮大科技“产业群”中药创新研发活力显著增强
在2024年数字中医药推进现场会上,数字中医药专家共识发布。会议强调,数据要素正成为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数字中医药是新征程上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发展数字中医药成为中医药改革创新发展的新增长点。今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用3~5年时间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逐步融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链条各环节,全力打造“数智中医药”。
随着中医药数字化改革创新发展机制逐步构建,数字化正不断赋能中药事业和产业转型升级,驱动着中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壮大中医药科技“产业群”。
当前,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研发生产更多适合中国人生命基因传承和身体素质特点的‘中国药’”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划定的明确目标,也是推进中医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其中,中药材质量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完善的动力所在。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确认,我国共有中药资源18817种,与第三次普查相比多出6000多种,我国中药资源生物多样性呈逐步恢复态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到2026年底,适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需要、结构合理的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标准体系不断优化和完善,完成180项中医药国内标准和3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强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推动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创新发展与转化应用。
一系列改革举措形成合力,让疗效好、质量高的中药成为产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在时间的叙事里,过去连接着未来。2025年的第一束阳光正在深处积蓄。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将至,“十五五”规划将展开新的画卷。中医药人将以全新面貌奋进新征程,瞄准“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的靶心,主动服务和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发挥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中医力量。
以上内容来自中国中医药网站(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66486),文字版权归原网所有,如果有不妥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