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才能更好建设健康中国。在《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一书第七章“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习近平总书记4次提到“守正创新”,可见,守正创新是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本质要求。
中医药守正创新,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医药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具体科学研究;能开阔眼界,提高理论思维能力;能帮助科学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科学研究少走弯路,坚持正确的方向。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具有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属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命题,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医药文化相结合,自然也是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医药学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医药文化相结合,为中医药的传承发展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中医药工作者的理论思维能力,坚持中医药正确的发展方向,提高引领、助推和升华中医药学,才能实现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医药守正创新,要坚持中医药的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中医药学源于长期防病治病的实践,历代医家不断将这些防病治病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与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相结合,吸收其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并且吸收我国古代天文、地理、历法、音律、数学、农学、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的精华,逐渐形成了中医药的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
中医药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守正创新,必须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发展的评价体系、标准体系;必须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充分尊重几千年的经验,坚守中医药独特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诊疗特色等,才能在传承中不失其魂、在创新中不失其根,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医药守正创新,要坚持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医药学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现代科学传入我国后,中医人就开始尝试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并产生了一大批经典著作。中医药学作为中国传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别于现代科学范式的另一类科学体系,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独特的概念、理论体系、思维方法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另外,我们在宣传中医药文化时,学会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有助于被更多的群众理解和接受。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被世界上更多国家的民众广泛认可,也需要我们善于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随着现代科学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未知世界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以前用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中医药学原理,会逐渐解释清楚。
中医药守正创新,要善于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中医药振兴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培育发展中医药新质生产力,是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实施中医药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加强中医药防治重大、难治、罕见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诊疗规律与临床研究,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诊治中的独特优势。加快促进中医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中医药和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建设数字中医药,建立智慧中医诊疗系统,开展智慧中药药事服务和管理,更好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
中医药守正创新,要进一步发挥中西医协同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中西医结合是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疗技术相结合的医疗模式,它综合利用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理念,以及西医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精准治疗手段,临床应用广泛,适应大多数疾病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明显,如综合发挥中西医的特长,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能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的安全性;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长期工作方针,要进一步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发挥中西医协同优势,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更大程度地造福群众。
以上内容来自中国中医药网站(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67171),文字版权归原网所有,如果有不妥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