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2025-04-07

加强新时代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

做好新时代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的路径选择

  做好新时期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一是做好中医药科普阵地建设。充分利用墙体广告、宣传展板、电子大屏、官方网站、微博等公众平台、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并与各类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机构合作。如邀请养生保健专家定期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讲堂,组织人员编辑出版大字版的系列科普图书,全面、科学、有效地面向大众和老年人群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通过多种媒介渠道,积极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的普及,让群众看得见、听得到、信得过,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行为。

  二是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专家队伍。在各级中医药机构成立中医药文化科普科,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从事中医药科普工作,在人力上保障中医药科普工作有序开展。鼓励支持中医药专家开通快手、抖音、视频号等自媒体平台,定期直播或录播科学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三是将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融入医院诊疗服务、文化传播和医院管理的全过程。让医务人员都成为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的主力军,让中医医院成为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的主阵地。

  四是中医院应积极申报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根据基地建设要求,提供必要的设施、经费、人员等作为工作保障,结合节庆纪念日等,面向社会人群、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文化科普宣教活动。

  五是从娃娃抓起,做好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在中小学开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课程,选聘中医药专业教育教学人员,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教育。

  六是与各级宣传、文化和文学联合会等部门合作。以中医药历史代表人物及事件为题材,以神农氏、岐伯、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为原型,将中医药文化中的精华创作成戏剧、影视、书画、文学等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的核心价值和防病治病理念,让更多国家的人民了解中医、热爱中医、使用中医。

  七是充分利用中医旅游资源。如在扁鹊故里、张仲景故里等旅游景区,通过大屏幕播放中医药文化宣传片,制作展示一批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宣传牌,让受过专业培训的景区讲解员面向游客广泛传播有利于健康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和技能。

  八是做好公众对中医药健康文化的需求调研。建立专家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将公众关注的健康科普热点知识发布出去,更深层次地满足民众对中医药健康文化的需求。

做好新时代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的有效策略

  中医药科普文化是民族创新的重要元素,同时中医药科普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在借鉴和吸纳多学科知识的同时,一定要保持着浓厚的中医药底色,把中医药文化的根脉传承下去。

  中医药人的自信,源于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中医药人的自立,源于对中医药基本理论的熟练掌握和理法方药的实践运用;中医药人的自强,源于中医药对各种疾病的确切疗效。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承担着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既要把中医学中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艰涩的内容通俗化,又不能歪曲其本质和核心。

  因此,中医药人要努力研究健康文化科普的特点、掌握健康文化科普的方法,通过艺术的再创作和丰富新颖的表现手法,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把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及时准确地传播到大众中。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热爱、接受和受益于中医,才能使公众的健康素养得到不断提高、国人的健康生活方式逐渐建立完善。

  中医药人要不断增强对中医文化的自信,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医药健康文化。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以彰显中医药特色健康文化为重点,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和省级名中医作为中医药健康文化的传承者、见证者、推动者和领航者的重要作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推进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向纵深发展,切实把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让中医药健康文化和仁心仁术造福亿万百姓,让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中医药人的力量,在更好地运用中医药健康文化护佑百姓健康中再立新功、再谱新篇。

  以上内容来自广东中医药网站(https://mp.weixin.qq.com/s/oYdtch2eWKAXxESYsnxsFQ),文字版权归原网所有,如果有不妥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