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2025-07-25

中医药助力健康养老 提质升级路径探析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的背景下,健康养老已成为重大民生课题。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6%。另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我国约1.9亿老年人罹患慢性病。老年群体面临着多病共存、健康管理难度大的严峻挑战。

  面对老龄化“来得早、总量大、速度快、未富先老””的现实困境,以及传统养老模式在慢性病管理、个性化照护等方面的服务缺口,中医药以“治未病”核心思想和整体调护优势,为健康养老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为中医药深度融入健康养老体系指明了方向。基于此,系统剖析中医药介入健康养老的现实价值,探索符合老年群体特点的服务路径,构建多方协同的保障机制,已成为提升健康养老质量的关键抓手。

  深刻认识中医药介入健康养老的现实价值

  一是整体医学思维契合老年健康管理需求。老年群体健康问题具有复杂性,多表现为多病共存、功能退化与身心共调需求。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通过“天人合一”“形神共调”理论,将人体视为有机系统,综合环境、心理、生理因素制定诊疗方案,与老年健康管理的系统性需求高度契合。

  在诊疗实践中,中医药通过四诊合参精准识别老年人体质特点,如常见的“本虚标实”体质(本虚指气血阴阳不足,标实指痰瘀湿邪积聚),临床采用“扶正祛邪”治法。其“未病先防、欲病防变、既病防传”的全周期管理理念,在慢性病预防、控制及康复中发挥独特作用,弥补了西医对症治疗的局限性。

  二是低成本高效能服务模式适配养老场景。中医适宜技术“简、便、验、廉”的特性,使其与居家、社区养老场景高度适配。操作简便的穴位按摩、耳穴贴压、中药茶饮等技术,经短期培训即可应用,无需依赖大型设备,且成本低廉,减轻老年群体经济负担。这种“防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增强了养老服务的可及性与经济性,推动健康养老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维护转型。

  深入把握中医药服务健康养老的特色路径

  一是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三级预防体系。首先是未病先防:体质辨识与个性化养生。依托中医体质辨识技术,通过采集四诊信息将老年人体质分为9种类型,针对性制定饮食、运动、情志调摄方案;其次是欲病防变:早期干预与亚健康调理。针对疲劳、失眠等亚健康状态,运用膏方调理、节气灸、中药熏蒸等技术阻断疾病发展。膏方通过滋补阴阳改善体虚症状,节气灸选择关键节气激发人体抗病能力,社区养老机构可设立中医调理室,为亚健康老人提供定期干预,延缓慢性病进程;最后是既病防变:中西医协同诊疗与康复。建立“西医辨病+中医辨证”协同机制,针对老年慢性病制定综合方案。康复阶段运用针灸、推拿等技术改善功能障碍,能减少西药依赖与副作用,提升治疗效果。

  二是创新多元化中医药服务供给机制。大力开发“中医药+”复合型养老产品,结合老年生活习惯,将中医药融入饮食、运动、情志照护:饮食方面根据体质与季节制定药膳食谱,运动推广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功法,情志调节运用五音疗法、中药香薰改善心理状态,多维度提升老人健康水平。

  同时,积极推动智慧中医赋能居家养老,主动借助物联网与AI技术,开发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脉象、舌象等健康指标,强化异常预警准确率;构建远程诊疗平台,实现“线上问诊—AI辅助开方—智慧药房配送”闭环服务,解决老年患者出行与取药难题,提升基层中医服务效率。

  以上内容来自广东中医药网站(https://mp.weixin.qq.com/s/3kz2pOe4UAfk6j2ExO4pYw),文字版权归原网所有,如果有不妥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