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调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时强调,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着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升级,研发生产更多优质高效的好药新药,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李强同样指出,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充分调动各类资源,凝聚创新合力,尽快取得更大突破。
中国健康产业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上。在人口老龄化加速、政策红利持续释放、AI技术深度渗透的三重驱动下,产业生态正经历从“规模积累”到“价值创造”的深刻变革。
从创新药研发的源头突破到AI赋能的全链条升级,从本土市场的政策支持到全球化的价值输出,一个以“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全球布局”为核心的新周期已然开启。
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也是“十五五”规划蓝图出炉之前,总理对于生物医药行业的关注,无疑给未来创新药行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过去十年,创新药行业从萌芽到开花的蓬勃发展背后,离不开春风化雨的制度革新。
正是审评审批的制度革新,联合医保支付体系重构和资本市场机制突破,形成了覆盖医药行业研发—审批—生产—市场准入全链条的政策生态。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历经十年发展,已迎来全球医药市场瞩目的“中国时刻”。
从“跟跑”到“领跑”的十年跨越
正如李强总理在北京调研时提出的:“要在生物医药这条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基于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日益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和不断增强的研发实力,中国健康产业正迈向一个更具想象力与确定性的未来,成为全球医药创新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正在显现。拥有核心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企业将获得更多资源支持,而缺乏差异化竞争力的企业将面临更大压力。
面向“十五五”,中国生物医药头部公司的发展逻辑已发生根本转变——未来五年不是在国内竞争,而是要在全球舞台上竞争。随着源头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创新药企不仅有能力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更将在全球医药创新版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十五五”周期的生物医药竞争,更将是一场涵盖技术、资本、政策、地缘政治的全维度较量。
以上内容来自华夏时报网站(https://mp.weixin.qq.com/s/LKANF76c5GfwYC16Q9qLKg),文字版权归原网所有,如果有不妥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