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2023-11-21

“三个原则”提升中医药文化传播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传播能力是以现有的中医药文化知识为基础,以中医药文化思维为导向,对中医药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本领,也是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学科自信、专业自信的催化剂。具备中医药文化传播能力能够使中医药工作者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与文化选择。中医药文化源于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文明的积累,促使中医药工作者主动积极传承、弘扬和创新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凝练高度的文化认同,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

基本原则:因事而化提升文化鉴别能力

   中医药文化鉴别能力是指在中西医文化碰撞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吸收文化养分并进行对比分析作出理性选择的能力。正因为中医药文化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培养文化鉴别能力是加强中医药文化国际话语权的关键所在。

   中医药工作者应从三个方面培养中医药文化鉴别能力,首先要深度探析中医药文化的起源问题,在众多研究中,有神话说、儒学说、道家学说、哲学说、伦理学说、民族学说等,厘清中医药文化概念的起源是中医药院校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之一。其二,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力度。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梳理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其内涵。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作为中医药工作者,文化鉴别能力的培养要以“求同存异”“共生共荣”为基础,进一步涵养对中医药文化守正创新的情怀。三是完善中医药文化评价体系。在中医药院校与医疗机构的评价标准中,以西方标准作为评价指标的情况普遍存在,例如教师职称评价、医师职业能力评价、学生实践成果评价等。中医药工作者应深刻认识和理解中西医文化发展趋势和特点,以清晰的文化认知、灵敏的文化思维、坚定的文化信念、批判的文化精神,理性对待中西医文化差异。既要从正面论证、诠释中医思维,也要培养敏锐的文化鉴别能力。

重要原则:因时而进提升文化传播能力

   中医药文化传播能力是指中医药工作者能够借助一定载体,运用有效的文化传播手段、技巧与策略,将中医药文化加以广泛扩散的能力。目前,中医药文化在近两百个国家和地区得以广泛传播,中医药典籍《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四部医典》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医药文化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取得成绩的背后,是一代代中医人地赓续奋斗和不懈努力。

   但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前,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传播者依旧使命艰巨、任重道远。进一步赋能中医药文化传承传播,助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需不断探索适应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新路径与新形式。

   首先,要建构中医药文化传播保障机制。在中医药文化传播过程中,必须做到坚持党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全面领导,从目标制定、计划安排、过程监督,到资源整合、共同发力、同频共振,党的领导要贯穿始终。

   其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医药文化以文育人,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亦是助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抓手。中医药文化卷帙浩繁、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化人思想。在中医药院校,要用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来吸引青年学生,让他们产生浓厚兴趣,把中医药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医学文化语言、中医药的鲜活事例,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在日用而不觉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效果。

   最后,要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助推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广播站、校报、学生社团刊物等多种传媒手段,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有效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加强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校园建筑、橱窗、广告牌、文化广场等建设全过程,给学生沉浸式文化体验。三是加强校园制度保障建设。在校级层面,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突出中医药学科特色,立足中医药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智库平台,打造精英队伍,创新中医药院校学科发展体系。在院级层面,实施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将中医药文化和“三全育人”体系进行深度整合,在育人体系中充分挖掘和融入中医药文化元素,打造个性化培养体系。四是加强校园实践育人建设。积极举办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诵经典”“国医大师讲座”“中医药文化主题宣传活动”“传统保健项目竞赛”“专业技能大比拼”等活动,激发广大学生学习中医药文化的热情。

根本原则:因势而新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任何文化只有在守正创新中才能获得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中医药院校师生都需具备对中医药文化进行创新的能力,这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在未来国际竞争中中医药文化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实现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进行传统观念的转变。客观来说,中医药文化是可解析、可重构、可分离、可相容的文化,也会受到各个时代经济状况、认知水平、地域特点、社会制度的制约,中医药文化中的某些观念可以经过改造后重塑到新的观念中。实现中医药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深入贯彻“两个结合”,发挥“第二个结合”思想解放的重大作用。守正是中医药文化能够创新的前提与基础,没有守正就不能固本培元、指明方向、开辟道路,坚持守正才能使中医药文化的创新道路不偏颇、不变质。创新是守正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主动性作为和创造性开发,是中医药文化得以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创新史,从“神农尝百草”到青蒿素的诞生,兼收并蓄、不断创新,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方法愈加丰富,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要继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的精华,创造一些过去没有、与时俱进的新的文化内涵,丰富发展中医药文化,使其保持时代性和先进性特点。

 

   以上内容来自中国针灸学会订阅号网站(https://mp.weixin.qq.com/s/Add4eWuQofJTCw2rd1-nHQ ),文字版权归原网所有,如果有不妥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