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2008-11-28

东方运嘉首席专家国医大师创建“风咳”理论 研发新药苏黄止咳胶囊并取得上市许可

   咳嗽是呼吸专科门诊和社区门诊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在国内专科门诊,慢性咳嗽患者约占1/3以上。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影响。咳嗽病因复杂且涉及面广,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因诊断不明确,很多患者常反复进行各种检查。统计数据显示,91.58%的咳嗽患者曾使用抗生素,93.73%的咳嗽患者曾用止咳药,但这些治疗收效甚微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 

  在中医看来,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而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咳嗽因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引起。《黄帝内经·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中医理论认为,咳嗽既是一个独立的病名,又是一个独立的病证。明代《景岳全书》指出:“咳嗽之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近现代中医教科书参考其内容,将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六淫致咳,常以风寒、风热、燥邪等辨证论治。 

  北京中日医院中医呼吸科首席专家、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从医60载,长于治疗肺病,潜心钻研。在多年的临床诊疗实践中,晁恩祥教授发现有一类患者具有“风证”特点,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干咳,孪急性、刺激性咳嗽,突发、突止,咽痒,痒而咳嗽,遇异味或冷空气咳嗽加重,反映出“风善行数变”、“风盛孪急”的发病特点,伴有咽痒、无痰或者少痰,同时体现出“无风不作痒”、“风盛则动”的发病特点。这类咳嗽病性平和,具有风邪致病特征,因而确立“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气道孪急”病机。 

  晁恩祥教授追本溯源,查阅医书典籍发现,《礼记》载有“季夏行春令……,国多风咳”;隋朝《诸病源候论》阐述十咳“一曰风咳,欲语因咳,言不得竟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因于风者,辛平主之……”源于临床,结合古人文献支撑,晁恩祥教授进而提出:“风咳”有别于风寒、风热、风燥,为一种独立的临床证型,具有独立的病因病机及证治特点。他创造性地提出“从风治咳”,予以“疏风宣肺、缓急止痉、利咽止咳”法治疗,组方包括炙麻黄、苏叶、蝉蜕、地龙、苏子、前胡、牛蒡子等疏风宣肺之品,也有宣肺止咳之炙枇杷叶等药,而五味子、地龙等常有缓急、舒缓气道之功,可收到治疗干咳、咽痒、气道敏感的效果,从而确立了“从风论治”的创新治疗思路,并完善形成了中医“风咳”理论。 

  随后,晁恩祥教授申请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风咳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药开发专项课题“苏黄止咳颗粒疗效研究”项目,最终研发而成苏黄止咳胶囊。该研究针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表现,按“风邪犯肺”、“气道挛急”证候进行挖掘发现,晁恩祥教授门诊的2000余处方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与苏黄止咳胶囊组方基本相同,使用频次从左至右依次为:地龙、紫苏叶、蝉蜕、牛蒡子、炙枇杷叶、五味子、紫苏子、炙麻黄等。2008年公司首个自主研发的中药6类新药“苏黄止咳胶囊”获批上市许可!可以说,苏黄止咳胶囊是“风咳”理论临床实践经验的结晶和新中药创制的典范。

   晁恩祥教授根据多年临床诊疗经验,突破以往传统中医学咳嗽病因、病机认识,首次创新提出“风咳”病名,阐明“风邪犯肺、气道挛急”致咳机理,创立“疏风解痉”治则方药。与现代医学气道高反应性致咳机理相链接,形成一套完整“感冒后咳嗽”、“咳嗽变异型哮喘”中医理、法、方、药体系。指导研制国内首个治疗该病的中成药“苏黄止咳胶囊”,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并纳入行业标准和教材。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

   东方运嘉董事长晁燕完成苏黄止咳胶囊工艺创新,采用传统提取工艺和现代生产技术相结合,工艺中对紫苏叶和前胡提取挥发油,并采用-环糊精包合,减少挥发油的损失,提高利用率,实现技术转让和大生产开发,增加了产量和提高了质量。苏黄止咳胶囊是国内治疗感冒后咳嗽和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中成药,填补了市场空白。

   中医“风咳”理论的创建和苏黄止咳胶囊研发体现了四点创新:理论创新,创立了以“风盛孪急”为病机,以“疏风解痉”为治法,确立了“从风论治”治疗“风咳”的新观点,扩展了中医“风咳”的学术内容;病名创新,“风咳”与“咳嗽变异性哮喘”及“感染后咳嗽”的病名相互连接;组方创新,于“风咳”理论,苏黄汤方体现了“因风者,辛平解之”之意,佐证了“风咳”理论的实用性;应用创新,确定苏黄止咳胶囊治疗“风咳”的方药,填补了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和“感染后咳嗽”的中成药空白。 

   中医中药历史源远流长,当代中医名家充分挖掘中医古籍精髓,继承并创立新的中医理论,“风咳”理论与苏黄止咳胶囊即是中医理论创新与中药研发的经典范例。随着国家对于中医药的不断扶持,中医药必将走出国门,造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