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2024-04-07

中医药“下基层”

   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医药学源自基层并一直服务基层。贴近百姓,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也切实维护了群众健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聚焦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以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为龙头筑牢基层网底,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努力让中医药诊疗更便捷、更放心、更省钱。

   织密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百姓就医更便捷。目前,我国89%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和62.8%的妇幼保健院设有中医类临床科室,已支持440个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两专科一中心”(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地图上的中医药服务“网点”越来越密,中医药服务离百姓越来越近。

   提升基层中医诊疗水平,百姓就医更放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招收1690名农村订单定向中医专业本科学生,培养2万余名中医馆骨干人才。不断充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确保基层中医药人才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定格下让百姓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的不变初心。

   医保政策向中医药倾斜,百姓就医更省钱。湖南2022年将629个中药医院制剂纳入医保;上海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改革;四川将符合条件的中医项目、中药纳入医保支付,按乙类管理药品的个人先行自付比例降低到10%……多个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不断完善医保政策,力求为群众看中医、用中药省下更多钱。

   中医药“下基层”给百姓生活带去的可喜变化,也让中医药收获更多“粉丝”,人们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更高、预防养生意识更强、中医药文化传播更活跃。

   ——接受程度更高。

   1.34元一杯的酸梅汤变身网红单品占领热搜、一度被年轻人“挤破门”的推拿科夜间门诊……这些2023年“出圈”的中医药消息,发出中医药正赢得年轻人青睐的有力信号,更进一步夯实了中医药的群众基础。

   不光是年轻人。2024年1月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局长会议透露,初步估算2023年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达到12.8亿人次,实现了稳中增长。诊疗量稳中增长的背后,显示出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和接受程度的提升。

   ——预防养生意识更强。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促进策略。中医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念,强调通过预防保健,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变,同时,中医还拥有食疗、膏方、针灸、推拿、拔罐、穴位敷贴等多种手段,在治未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据统计,我国98%以上的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89%以上的二级公立中医医院已设置治未病科。

   治未病科的广泛建立,折射出公众预防养生意识的提升,也表明健康观念从“治已病”向“治未病”的转变日渐深入人心。这对促进疾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率,提升百姓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文化传播更活跃。

   2024年1月,《中国中医药大会》一推出即备受关注,仅第一期节目就在多个网络平台热搜上榜46次,全网触达用户规模超7亿人次。

   不只在国内。从2023年不少外国运动员在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期间体验中医推拿、针灸和拔罐等疗法,到外国政要在京接受中医治疗……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舞台上,中医药出现的身影日趋频繁。

   中医药“下基层”,带动更多人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中医药的国际认同更广泛,中医药对人类高质量生存正作出更大贡献。

   以上内容来自广东中医药网站(https://mp.weixin.qq.com/s/tc-AhtF2R3ghBvYZcKyF2Q),文字版权归原网所有,如果有不妥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