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2025-02-14

从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到改良型新药:中药大品种的进阶之路

  一、政策衔接:注册分类的递进性开发

  2020 年 9 月 28 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将中药注册分类调整为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药这四大类,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分类方式。

  在这一全新的分类体系中,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与改良型新药的注册分类呈现出一种紧密的递进关系,为古代经典名方转化为改良型新药开辟了一条路径。以往,中药新药研发常常面临着诸多困境,传统的注册分类标准过于强调物质基础,使得许多基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经典名方难以顺利转化为新药。而如今,新政策的出台,充分尊重中药的研发规律,突出了中药的特色,不再仅仅以物质基础作为划分注册类别的唯一依据。对于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而言,新政策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如果这些名方能够满足特定的条件,就可以豁免临床直接提出上市许可申请。这一举措大大缩短了新药研发上市的时间,无论是对于医药企业来说,能够更快地将产品推向市场,实现经济效益,还是对于广大患者而言,能够更早地受益于这些新药,都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利好政策。而改良型新药的注册分类,则为古代经典名方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提供了方向。通过对古代经典名方进行剂型改进、给药途径优化、功能主治拓展等改良措施,不仅能够提升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还能使其更好地满足现代临床治疗的需求。经过一系列的改良后,该名方成功转化为改良型新药,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这种从古代经典名方到改良型新药的转化过程,正是政策衔接下注册分类递进性开发的生动体现。

  二、临床需求:医疗场景的适应性拓展

  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下,临床需求的满足是推动医药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古代经典名方转化为改良型新药而言,其在临床需求维度上有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医术语的认知壁垒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现行医疗体系中,西医占据主导地位,2022 年卫健委数据显示,西医医师占比超 75%。这一庞大的西医医师群体,在面对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等中医术语时,往往存在理解障碍。例如,在治疗感冒时,西医医师可能更习惯从病毒感染、炎症反应等角度去思考治疗方案,而对于中医所说的 “风热感冒”“风寒感冒”,以及相应的 “清热解毒”“辛温解表” 等治疗原则,理解和应用起来存在一定难度。这种认知差异,使得中医经典名方在临床推广中面临重重困难,限制了其在更广泛医疗场景中的应用。

  三、产业发展:价值创造的必要选择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转化为改良型新药,是实现价值创造的必然选择,对中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制剂技术的发展,为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改良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其技术升级具备可行性。传统的中药制剂如丸剂、散剂等,在服用便利性、药物稳定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现代制剂技术如微丸、滴丸、缓控释制剂等,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滴丸技术可以使药物快速溶出,提高生物利用度;缓控释制剂能够使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减少服药次数,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四、辩证思考:并非绝对归属的改良路径

  尽管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转化为改良型新药具有诸多优势和发展前景,但这并非是唯一的、绝对的发展路径,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辩证思考。经典原方在中医优势病种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价值。在慢性病调理、中医体质调养等方面,纯中医特色的经典原方依然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五、结论:动态演进中的阶段归属

  改良型新药作为 3 类中药的进阶形态,是经典名方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跃迁。这种从 “传承→改良→创新” 的螺旋上升路径,既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也回应了现代医疗体系对循证证据的需求。

  《”十四五” 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 “守正创新” 的发展原则,强调在传承中医药精华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转化为改良型新药,正是 “守正创新” 原则的具体实践。通过对经典名方的改良,使其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更好地适应现代临床需求,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转化并非是绝对的、唯一的发展路径。部分 3 类产品在特定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传统价值,应继续保持其传统特色,传承和发扬中医药的经典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改良型新药的研发也并非是简单的升级,需要以扎实的机制研究和临床验证为基础,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深入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为改良型新药的研发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从长远来看,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发展,最终应形成与现代医学的对话体系,实现中西医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经典名方的传统应用,还是改良型新药的创新发展,都应服务于提高临床疗效、满足患者需求这一核心目标。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推动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内容来自大品种联盟网站(https://mp.weixin.qq.com/s/ISaoIW93fKKxApFm8WUVrw ),文字版权归原网所有,如果有不妥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