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2023-08-30

从“小鼠点头”到“人体点头”,中药新药研发迎重大变革!

   中药新药的组方配伍,来自中医经典著作或名老中医的临床实践,具有充分的中医药理论支撑,大量临床实践的验证,包含着丰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信息。中药是否安全有效,要从临床去判断,不能仅靠实验室“小鼠点头”。
  

   在日前举行的2023国家中药科学监管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指出,中药新药在上市前,多数已有一定的人用经验,将已有的人用经验整合纳入中药审评证据体系,既体现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药新药研发规律,又大幅缩短了中药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成功率。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审评体系,必将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结合”激活中药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的形成,中药审评审批制度迎来了重大的历史性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曾面临低谷。据全国工业医药协会的统计结果,2016年全国中成药主营业务收入为6697亿元,到了2021年降至4862亿元。在医疗总费用、医保支出连年增长的情况下中成药产业较2016年下降了27%。
  

   2019年中办、国办联合发文《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三结合”注册审评证据体系,中成药IND/NDA数量逐渐回升。
  

   2023年初《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出台后具有中药特色的注册审评体系开始形成,中药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经典名方、仿制药审评审批全面提速,并进入常态化阶段。
  

   在新政策的利好下,中药产业将走出低谷,迎来极大的提升和激活。中药新药研发特点是“临床-实验室-临床”的过程,有别于化药和生物制品研发“实验室-临床”的过程。构建符合中医药规律特点的“三结合”审评审批体系,应遵循中药研制的特点规律,把“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重视人用经验,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理念贯穿中药研制各环节。
  

   中药新药研发要从人用经验、研发过程、药材和临床试验四方面来确保质量。其中,人用经验是证据体系的核心,中医药理论是中药新药研发的根本,临床试验是世界公认的评价手段,只有充分、完整、高质量的证据链,才能纳入中药的审评证据体系。

五“不唯”护航中药研发

   中药新药研发过程要做到五“不唯”。

   一、不唯成分论。中药新药注册分类不再仅强调“有效成份”和“有效部位”的含量要求。不再仅以物质基础作为划分类别的依据,而是强调临床价值导向,鼓励中药创新研制。

   二、不唯纯化论。要对已有人用经验的中药所用的工艺路线开展合理研究,避免盲目纯化。在对中药复方制剂所含有效成分没有充分认识的情况下,盲目减少服用量、盲目纯化,可能导致“有效的处方”变成“无效的制剂”。

   三、不唯药学论。具有人用经验的中药复方制剂,可根据人用经验对药物有效性的支持程度,适当减免药效学试验;若人用经验对有效性具有一定支撑作用,处方组成、工艺路线、临床定位、用法用量等与既往临床应用基本一致的,则可不提供药效学试验资料。

   四、不唯路径论。对于已有人用经验的药物研发,可尝试结合真实世界研究与随机临床试验,探索临床研发的新路径;而对于高质量真实世界数据,通过设计良好的观察性研究形成科学充分的证据,也可与药品监管部门沟通,申请直接作为支持产品上市的依据。

   五、不唯单药论。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含有多种成分,能够发挥多靶点的治疗作用。新的中药注册分类标准,强调临床价值导向,不再仅以物质基础作为划分类别依据。

   在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药材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构建中药饮片监管体系必须做好源头控制、过程控制、终点控制。同时,在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也要重视整体质量要求,规范、充分地采集安全性及疗效数据。

   近年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中药科学监管政策进行顶层设计。“三结合”审评体系的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的中药科学监管体系的建设,形成了中药新药研发的重大历史变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中药产业蓬勃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提供强大动力。

   以上内容来自医药经济报网站(https://mp.weixin.qq.com/s/Tu5zV9Mn75VQmuutvlBDbQ)文字版权归原网所有,本网旨在传播中医药文化,如果有不妥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